福州市鼓楼区社区学院
2017-11-15 14:14:51
一、学校简介
鼓楼区社区学院设立于鼓楼温泉支路,建筑面积625平方米,有5间225平方米教室,拥有图书1200册。鼓楼区社区学院目前有 4 名管理人员,有专职辅导员6名,有 30余名专兼职教师以及 300多名志愿者。
二、办学情况
2016年学院开展了 70多场培训,共培训 16300人次,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 5000 人次,青少年 2000人次
三、主要教育培训专业和项目
终身教育大讲堂
民办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月公益·越公益系列活动
四、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主要事迹
鼓楼区社区学院,充分考虑群众的需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群众自发、自觉地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让老百姓“学有所用”,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学乐结合,引领街镇社区学院、社区分校开展教育活动,推动了我区社区教育的发展,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终身教育大讲堂”为平台,扎实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社区学院秉持着“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促进健康、服务社区”的办学理念,积极融入鼓楼社区建设,不断推动社区教育走在全省、全市的前沿。近年来,我院以“终身教育大讲堂”为平台组织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继续教育的服务。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涵盖声乐、毛笔字等艺术类课程;急救常识、烘焙、花卉培植、养生保健等生活课程。2015、2016年,我院邀请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为辖区居民带来家庭教育讲座,深获好评。
(二)以“月公益·越公益”为载体,持续开展各类公益活动
为配合我区社区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做好“一老一少一普”工作,社区学院于2015年3月启动了“月公益·越公益”的系列活动,集合社区内各种资源,每个月面向社区内的不同群体,组织开展了形式新颖、精彩纷呈的公益活动。2015年,我院授牌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学习促进会、福州市艺博园为“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社区教育活动,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两个基地先后被评为省、市级社区教育品牌。2016年6月,我院以“国际环保日”为契机,开展以“变废为宝”主题的“月公益”活动,省环保厅厅长朱华到场指导,并鼓励我院广泛开展此类公益活动。近期,我院还开展了“老年人睡眠与中医养生”“全民阅读·书香榕城”“公益助残”“公益环保社区行”“摄影夏令营”“社区趣味运动会”等近30场的公益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反响良好。
(三)以“课程订制、送教上门”为服务方式,不断拓宽培训途径。
为更好服务居民,我院定期进行课程问卷调查,根据居民需求,灵活地开设调整课程内容,针对一些老年人还采用“送教上门”方式,如省委办公厅老干部活动中心,考虑到老干部年龄偏大、出行不便等因素,我院与老干部充分沟通后,决定“送教上门”。 学院精心设置了声乐、健康养生及绿色生活等系列课程,每周定期到省委办公厅老干部活动中心,为离退休老干部开展培训。同时,我院受办公厅机关党工委邀请,不定期为办公厅的机关干部授课。三年来,省委办公厅老干部“老有所学”课堂已初具规模。我院的教学水平与服务态度得到老干部的一致好评,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
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榕政综[2015]130号)文件精神,我区社区学院从民办校园的校园长、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邀请省、市名师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持续提高民办校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水平。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由高校组织专业力量,为我区未取得学前教育大专学历的在岗民办幼儿园老师,进行学历提升培训,力争用5年,使全区民办幼儿园教师100%具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我院还举办了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管理者培训班,将知名企业家请到课堂上,将管理者带到优秀的企业中去,取长补短、学习借鉴,提升了非营利社会组织管理者的能力,也拓展了管理者的视野。
(四)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进一步畅通信息传递渠道。
为适应现代化信息传播的新形势,我院充分借助微信这一新兴的媒体平台,提供最新活动资讯,畅通群众了解鼓楼区社区学院活动信息的渠道。2015年12月8日,我院正式开通了“福州市鼓楼区社区学院”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平台,定期向广大居民发送学院新闻、活动预告、社区课堂、岗位培训、学历教育、月公益系列活动等信息,用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学院的活动情况,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把鼓楼区社区学院正能量的文化精神传递给广大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