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思明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2017-11-15 14:24:13  

分享到:

一、学校简介

厦门市思明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系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校舍建设面积达1818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5间共220平方米,教学用房9间共1120平方米,图书室1间共30平方米,电子阅览室1间共60座,计算机网络教室9间,共有计算机130台。年培训达5万多人次,教育服务的范围覆盖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社区工作者培训、新市民教育、老年教育等领域。

二、办学情况

中心有着30多年的成人教育办学丰富经验,近十年来,顺应国家新形势的要求,将工作中心向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倾斜,为思明区辖内居民提供丰富的学历和非学历培训项目,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三、主要教育培训专业和项目

成人学历教育(成人高中、大专、本科)、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社区工作者培训、新市民教育、老年教育等。

四、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主要事迹

(一)具有健全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心积极协助思明区建立和完善“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三级二线”的运行机制,所谓三级即成立区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街社区教育委员会、学校和居委员会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两条线,即一条是区-部门-企事业单位;另一条是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与此对应,中心构建起思明区三级市民教育网络,即建立了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街道市民学校、社区居委会教学点的三级市民教育网络,同时,积极鼓励辖区内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社区教育,为全体社区成员提供及时、便利的社区教育服务,促进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的广泛与深入开展。

为加强市民学校建设,根据《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市民学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思明区实际,思明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制定《思明区街道市民学校建设指标评估标准》,并组织评审小组对辖区10所街道市民学校进行评估,确定 “优秀市民学校”。同时逐步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管理制度、经费投入制度、督导评估制度、考核奖励制度以及《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工作职责》、《社区教育专职干部管理办法》、《思明区市民学校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要求。使思明区社区教育的发展走上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具有稳定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

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建立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区级财政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中心每年社区教育经费预算达二百多万元;各街道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经常性财政开支,并力争做到逐年递增;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也在社区建设资金中安排相应比例用于社区教育,确保了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经费投入远远超出社区教育示范区人均2元的标准。

(三)中心拥有高素质的社区教育人才队伍

中心拥有一批高素质社区教育人才队伍。首先是成立终身教育部,积极指导全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同时进行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深化思明区社区教育内涵。中心实施社区教育队伍“十百千”工程,“十”即是指十个教育专干,百名兼职社区教育辅导员;同时积极开展志愿者培育活动,“千”即每个街道有成千上万名社区教育志愿者。“十百千”的社区教育专兼职人员组成了全区社区教育的管理者、师资、志愿者、理论研究者等“四支队伍”,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中心积极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月”活动,打造思明终身学习文化。

中心从市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十几年来,中心精心打造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特色文化品牌。每年主办一届“思明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月”,从9月28日持续到10月28日,截至2016年9月,已开展了十一届。同时,中心积极参与特色活动的打造与宣传:连续八年举办海峡两岸元宵民俗文化节、连续五年举办郑成功文化节、连续五年举办沙滩文化节、连续七年举办国际风筝节、连续三届参与主办鼓浪屿钢琴节,承办“中华情•中秋月”展演活动。每年的郑成功文化节上,两岸学者在“成功论坛”交流思想,为两岸的民间交流和文化交流搭起了广阔的平台,成为传承闽南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自2004年起举办的“温馨厦门•幸福思明”夏季周末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至今累计举办了1000多场。活动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的参与,广大市民在参与中获得了教育、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养,形成健康、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五)注重宣传,依托数字化网络,打造终身学习平台

深入扎实地开展宣传工作,是发展社区教育教育的基础。多年来,中心通过“五个一”开展宣传工作,即一份思明社区教育简报、一个社区教育网站、一场全区的社区教育工作会、一场大型终身教育活动、一本社区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成果。思明社区教育简报已成为宣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介绍全区社区教育动态和各单位、组织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思明区终身学习网于2013年9月28日正式开通。网站的课程资源中心是与全国多个高校和教学资源供应商合作建设而成,目前已拥有各类学习课程近千门,内容涵盖早期教育、家庭生活、人文修养、休闲健身、技能培训、企业管理、老有所学、职场技能、干部学堂等领域;通过视频、动画、网络互动课程等多种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未来还将根据社会热点和居民学习需求,开发与采购并举,不断充实完善网上课程资源库,为社区居民实现全天候的网上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六)中心重视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以项目为抓手,实现更高层次发展。

首先中心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之子课题“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实践任务,并配合厦门市教育局课题组完成结题工作。完成《思明区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发展社区教育,促进思明区教育均衡发展》《对终身教育与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思明区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和论文。同时中心积极参与全国社区教育学术研讨活动,及时掌握全国社区教育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学习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用于指导思明区社区教育工作。

 2013年,思明区“社区居民学习共同体的实验”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实验”两个实验项目入围教育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并于2014年年底顺利结题。同时还承担了“探索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两个厦门市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实验项目是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明区要坚持把实验成果与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动思明区社区教育深入开展的新契机和新动力。

(七)大力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程

思明区政府和区教育局对思明区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筹办极为重视,于2006年率先成立了厦门市第一家由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学前教育服务机构,面向0-3岁婴幼儿和家长提供专业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同时也作为全区早教的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示范辐射中心和指导服务中心,目前已是全省早期教育示范点,并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2014、2015年思明区政府更是将早教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斥资四百多万用于开展思明早教工作。思明早教工作坚持内涵特色工作,促进本区亲子师专业发展。邀请全国及省内知名专家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加强早教专业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做好《思明区0—3岁早期教育课程》成果的研究。经常性的开展专题讨论、沙龙访谈、亲子活动等活动。在思明区10个街道建立了十个基地园开展早教公益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建立早教公益事业新模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5年,出台《关于完善三级构架,促进公益早教进社区的工作意见(试行)》,在原有基地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22个早教指导站,完成了早教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扩大了亲子师培训与早教工作指导范围,充分融入社区开展公益早教,探索服务新模式。

公益早教进社区服务.jpg

公益早教进社区服务

公益早教三级网络管理与建设.jpg

公益早教三级网络管理与建设

思明区第十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月启动仪式.jpg

思明区第十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月启动仪式

思明区第十一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月启动仪式.jpg

思明区第十一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月启动仪式

与此同时,思明区开元国投另成立思明早教集团,建立早教教学点,由立足公益的思明早教中心为其源源不断的输送早教师资和早教研发成果,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

思明区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通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思明区多次荣获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2007年,思明区被评为“福建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2月,思明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2010年滨海街道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012年莲前街道和中华街道被评为“全国第三批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013年,嘉莲街道莲花五村社区书香银苑、开元街道阳台山社区学堂、中华街道霞溪社区家教学校等三个项目入围福建省首批社区教育品牌;2015年4月,推荐的厦港街道 “夕阳红读报‘聚’乐部”荣获2014年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称号。中华街道“中山社区美丽工坊”项目荣获福建省2015年“社区教育品牌”称号;2016年3月,梧村街道和厦港街道被评为“全国第四批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等等。

点击查看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