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

2017-12-04 16:00:13  

分享到:

一、学校简介

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原海安镇成人校)始建于1983年,镇政府于2008年重新规划设计、选址,先后投入1100多万元新建镇社区教育中心。新落成的社区教育中心占地面积6300多平米,教学建筑面积4500多平米,含标准教室8个,微机房2个,电子阅览室、图书室、音乐室、书画室、舞蹈房、会议室、接待室、多功能会议厅各一个,藏书量达12000册,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功放音响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可容纳1500人同时参加培训活动。并建立一个省级教育服务“三农”富民示范基地。现有专职管理人员及教师28名,兼职教师1306人,建立志愿者服务组织200多个,注册志愿者5930多人。

海安高新区现有常驻人口25.39万人,从业人员总数达18.04万人,60岁以上人口7.13万人。社区教育中心依托政府支持,充分运用区、办事处和村(居)三级教育网络,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全区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各类教育活动人数在14万人以上,主要体现在面向全区居民开展新市民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教育及志愿者活动;面向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有机稻种植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及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农村妇女网上行”培训;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新工上岗、技能提升培训,及安全生产知识培训;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知识讲座、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智能手机应用技术等类培训。

二、办学情况

社区教育中心全年办班40期,年培训1.5万人,其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000人,企业职工培训8000人,老年培训1200人,其它培训1800人。

三、主要教育培训专业和项目

主要教育项目:江苏省教育服务“三农”示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实验。

主要培训专业:有机稻种植技术、葡萄等果树绿色栽培技术、牧草种植及综合利用、家政服务、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知识、智能手机(主要是微信)应用等。

四、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主要事迹

近年来,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坚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南,以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支持为动力,以创建项目为抓手,以拓展内涵为重点,以优化服务为宗旨,依托区、街道、村(居)三级教育网络,不断完善、全面促进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持续发展。

(一)创建“社区教育示范镇”完善“五化”规范

2012年,我区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按照“高标准、优质化”的目标,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区党工委、管委会要求高点定位社区教育工作,创建工作重点在完善“五化”。

1.机构设置网络化。进一步完善区、街道、村(居)三级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各级主要领导是社区教育责任人;全区构建了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街道市民学校为主体、村(居)民学校和相关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2.阵地建设标准化。按照“江苏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硬件标准,区财政先后投入1100多万元,建成占地面积6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多平方米,配备标准教室8个和微机房、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多功能会议厅等各1个,藏书量10000余册,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功放音响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可容纳1500人同时参加教育培训活动。

3.队伍配备优质化。从居民教育培训需求出发,我区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社区教育中心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兼职教师1306人,志愿者服务组织200多个,注册志愿者5930多人。

4.经费投入多元化。近三年来,区财政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达到年人均10元的标准。同时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学校创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社区教育经费。增加社区教育中心自身的造血功能,确保了社区教育的高位发展。

5.考核督导常态化。全区《年度社区教育工作意见》和《“十三五”社区教育规划》,均以区管委会文件形式下发到各部门、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及企事业单位;社区教育中心安排专人对各街道社区教育工作进行督导,并做到一周一指导、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评估、半年一总结;加强专兼职人员绩效考核,尤其是街道、村(居)干部的年终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社区教育工作所占权重为2%。

(二)创建“学习型示范镇”实现“八一”指标

2013年,我区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社区示范镇”;2014年,社区教育中心撰写的“社区教育服务于学习型乡镇建设的实践探索”一文参加“全国农村成人(社区)教育优秀品牌项目”评选获“二等奖”。

社区教育中心围绕建设更具“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学习型社区示范镇的工作目标,积极配合区党工委、管委会,实施“八个一”,营造全民学习氛围。

1.一本好书。2012年,区党工委下发文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读好一本书,详细规定了学习内容和要求。

2.一课教案。根据区党工委宣传科部署,社区教育中心结合本区实际,每月编写一课教案,为全区453个党支部、13200名党员提供党课教材。微课程“严以修身弘扬时代新风”参加“2016年首届江苏省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活动”获“二等奖”。

3.一间书屋。每个村(居)建有一个省级农家书屋,全区现有省级农家书屋49家。

4.一届艺术节。我区每年由区党工委及管委会主办、各街道党委承办和区文化站、社区教育中心协办的“社区艺术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社区教育中心推荐的《海安美》在2013年“全国第三届社区教育音乐活动展播大赛”中获“二等奖”。

5.一个广场。我区13个办事处都建有占地3000平米的居民文化(健身休闲)广场,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舞蹈、电影观看的场所。

6.一所学校。全区各办事处、村(居)均分别建有250平方米以上的市民学校、居民学校,且电化教学设施齐全。目前全区已建成6所“省级标准居民学校”。

7.一批教材。区社区教育中心与农技、科协等部门通力协作,编写了《新市民必读》《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等系列乡土教材,由社区教育中心编写的教材《有机稻米生产简明读本》在“2015年度江苏省社区教育优秀乡土课程(读本)”评比中获“三等奖”。

8.一群组织。我区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社区教育中心制订了《评估细则》,每2年组织一次“优秀学习型组织、家庭及个人”的评比,由区管委会行文表彰。我区“优秀学习型个人”周海兵于2013年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并在第九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上做了题为《梦想照进现实,学习成就未来》的专题报告。

(三)创建“教育服务‘三农’基地”探索“五大”举措

区社区教育中心“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是“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2014年升级为“江苏省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2016年通过评估成为“江苏省教育服务‘三农’富民示范基地”。社区教育中心在创建实践中,不断探索“五大举措”。

1.扩大项目规模。社区教育中心利用撤并后小学旧址复垦建立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2012年行政区划合并调整,示范基地扩大种植面积达到354亩;示范的项目由原来的果树种植、牧草种植及利用,增加了有机水稻种植、“稻鸭共作”技术推广、有机米生产加工等项目。

2.扩大辐射影响。社区教育中心结合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和培训,年培训4000多人次;每年配合县农委培训职业农民600多人;近三年培育规模种养大户156家,有机水稻种植户达2300多户种植面积5000多亩。

3.提升服务质量。社区教育中心专设为农服务窗口——“科普惠农服务站”,安排专人值班,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种苗代购、图书报刊阅览、实物及图片展示、编撰印发科普资料、制作张贴版报、新技术新品种及生产信息等服务;每年在集市和村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一次,送教上门。

4.提升品牌层次。农科教基地生产的“黄金米牌”有机米连续6年通过农业部“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并形成有机大米、富硒大米、五谷杂粮系列化产品。还精心培育了土特产品牌“海安紫桃”,进行大面积扩种试验、产品超市试销、向省外提供种苗试种,目前正在注册产品商标。基地还参与完成“有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配套技术推广”、“有机水稻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机水稻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的推广”三个省级课题的研究。

5.提升示范效益。农科教示范基地通过与南通市百味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吸收400多户村民建立“黄金米业合作社”,并形成实验、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目前,仅“黄金米牌”有机米就实现年销售1500多万元,可带动农民平均每亩增收2000多元。“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的成功试验,为海安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创建“CLC项目实验点”加强“两项”建设

2014年,区社区教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CLC)项目实验点”;2016年8月,“CLC”项目组织在此召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题研讨会;11月在宁波召开的全国“CLC”年会上,区社区教育中心作了“立足职业农民培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专题介绍;2017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官员罗伯特率专家组来考察调研,对社区教育中心“CLC”项目能力建设给予肯定。在该项目中,侧重加强“两项”建设。

1.加强数字化学习建设

社区教育中心是首批省级“数字化学习社区联系点”。数字化学习是网络时代新的增长点,社区教育中心努力做好五项工作。

建立“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网”(www.szcrx.com)。社区教育中心网站的11个大栏目内容丰富多彩,涵盖范围广泛,极大地满足了各层次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目前网站点击率已超过100万人次。

建立基层远程教育网络。我区在2006年“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覆盖所有村(居),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区党工委要求,安排专任教师跟踪服务,负责网络设备维护、师资培训、教育教学指导等工作。

组织“班组集中注册学习”。以“江苏学习在线”为主要学习载体,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教育中心是首批“江苏学习在线—夕阳红•扶老上网”省级联系点,老年网络应用基础每年培训140人;“农村妇女网上行”在近三年每年培训农村妇女四期150人;每年以社区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为主体,组织参加“江苏学习在线”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并获取结业证书。

提升“农村干部自动办公能力”。社区教育中心组织专职教师主动深入村(居),调查农村干部计算机应用知识点需求,按区域分批集中学员提升培训。去年在青萍办事处试点,组织43名村干部参加补课,今年已培训178名。

参与“数字化学习”课题研究。2012年,社区教育中心的省级社会教育课题“农村社区家长学校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并结题。

2.加强老年教育建设

社区教育中心以提高老年人道德修养、科学文化和身体健康素质为出发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留得真情在共绘夕阳红》在“2016年江苏省社区教育实践创新工作项目案例”评比中获优秀奖。在老年教育中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关注老年工作。社区教育中心安排专职教师常驻区老年协会,协调统筹教育活动,主动在校内设立“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养老俱乐部”,对老年人开放教学微机房、电子阅览室、舞蹈室等教育资源。

关爱孤寡老人。社区教育中心配合区党工委及各部门、单位,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慰问困难老人、孤寡老人,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体现社会关怀。每年3月,区党工委组织的“向日葵志愿者活动”,18支志愿者队伍1000多人参加。

举办生活讲座。社区教育中心、市民学校、村(居)民学校每年分别举办老年时政、养身、心理健康辅导等内容讲座4期以上,全区14所老年学校及58个老年教育点培训24500多人次。

开展文体活动。全区建立健身舞、合唱、武术、门球、锣鼓、棋牌等老年文体队105个,拥有队员5100多人;社区教育中心内老年活动中心,每周四“夕阳红业余民歌戏曲民乐队”活动雷打不动,每周六的镇南锣鼓队锣鼓喧天;在社区教育中心举办“2015江苏省(海安)老年人体育节启动仪式暨健身交流活动”,12支代表队表演了精彩节目,观众达600多人。

2.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配合县农委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图为2016年海北办事处培训现场.jpg

2016年海北办事处举办农民创业培训

5.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开办“老年互联网+智能手机”班,图为2017年培训现场.jpg

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开办“老年互联网+智能手机”班

9.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组织商场新工岗前培训.jpg

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组织商场新工岗前培训

11.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教育服务三农富民示范基地”.jpg

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教育服务三农富民示范基地”

学习智能应用。社区教育中心主动为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应用”培训,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每年有近200人参加学习;大力支持县老干部大学办学,为其提供机房建设、电脑配置、资金预算等书面报告,并为网络应用、数码照片处理等五个班编写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材,并安排12名专职教师兼课。

点击查看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