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2017-12-18 09:16:54
一、学校简介
学校创建于1979年,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也是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被誉为职业教育师资的摇篮。学校占地面积2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9万平方米。学校以职教师资教育为核心功能,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主线,形成了职技高师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教育“三位一体”,职教教师培养与培训“双重支撑”的办学格局。在办学属性上,坚持应用性、师范性和学术性的“三性”统一;在办学特色上,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人才,突出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既有师能又有技能。
二、办学情况
目前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861万元,图书68.49万册,电子图书72万册。目前全校有在校学生13295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10728人,成人本专科生2772人。教职工816人,专任教师54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8人,副高级职称227人。现有机械工程学院等13个学院,2个教研部,12个研究中心(所)。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46个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等16个高职高专专业。现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教师教育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54门。学校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等9个校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4个重点建设学科。
三、主要教育培训专业和项目
主要教育培训项目: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社区干部业务培训,退武军人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劳外输出培训,岗前从业资格培训等。
主要教育培训专业:信息类,机械类,外语类和经管类,主要培训者的需求为准。
四、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主要事迹
我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非学历教育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能力本位、服务品质、融合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我校各类资源,依托各学科专业师资优势,针对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典型活动项目有:
(一)非学历教育培训
1.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水平,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充分发挥我校“职教师资母机”的作用,我校近五年先后开展国家级、省级以及天津、新疆、辽宁、宁夏等地定制培训3000余人次,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
2.退役士兵再就业培训。为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改革的需要,切实提高退役士兵的就业能力,学校与长春市退役士兵安置办公室联合开展了长春市退役士兵再就业培训项目,五年来共有278人通过培训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3.社区干部业务能力培训。为提高社区干部业务操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学校与长春市民政局联合开展了长春市社区干部业务能力培训项目,培训人数768人。
4.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应用软件培训。为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学校与长春市民政局联合开展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应用软件培训,培训人数400人。
5.农民工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为把农民工培养成农技工,更好的解决农民工转移再就业,增收创富,学校先后与吉林省商务厅和吉林国信经济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培训人数157人,其中有141人陆续到国外企业就业。
6.吉林网姐电子商务培训。为使农村女干部和女企业主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网店经营,推销农村的土特产品,同时带动身边的姐妹共同创收致富,学校受通化市妇女联合会的委托,在我校开展吉林网姐电子商务培训,培训人数40人。
7.光学科学技术馆员工岗前培训。为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能力,更好更快的开展工作,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委托我校对60名新入职员工开展岗前培训,经过礼仪、演讲、交际等课程的学习,每位员工的面貌焕然一新,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8.“电e宝”培训。为提高长春市电业局便民服务项目“电e宝”网络查询支付平台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长春市电业局委托我校对32名员工开展岗前培训,经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训练,全部学员通过考核,走上工作岗位。
9.中关村软件园培训。为了满足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开发人员的需求,满足软件编程人员提高编程技能的需要,学校与中关村软件园联合开展了高级软件编程班,培训了52人。
10.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为提高长春市残疾人居家创业能力,长春市残疾人联合会委托我校对长春市124名残疾人开展电子商务培训。
11.农民工及下岗职工培训。为提高进城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长春市朝阳区总工会委托我校对区域内701名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开展了不同就业岗位、不同专业的岗前培训。
12.从业职业资格培训。为提高在校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满足社会不同人群对从业资格的需求,分别开展了“高级数控铣工”“高级电工”“助理网络编辑师”“秘书”“会计证”“教师资格证”等从业资格证的培训工作。近五年培训人数达5000人以上。
(二)社区教育帮扶活动
1.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校13个院系部每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汽车学院的学生分别到榆树市大岭镇、新立镇等5个乡镇,对当地农民进行农机、家用汽车的修理和保养的培训。艺术学院的学生到临江市花山镇等村小开展“我是小画家”“家乡美”等绘画指导活动,并给当地企业的策划和宣传人员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等方面的培训及技术支持。传媒与数理学院的学生到白山市的农村进行“三信三进”、国家的扶贫政策、养老政策、土地政策等老百姓关心的政策进行宣讲活动。
2.积极组织并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老年社团活动。我校所在凯旋社区每年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文艺演出、英语角、唱红歌、饮食安全等。在活动中我校各专业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在活动中给予指导。例如:在老年社团组织的“T台秀”活动中,服装工程学院的学生对模特进行化妆、服饰搭配、走台等方面的讲解和指导;在社区组织的“厨艺大比拼”活动中,食品工程学院的学生对参赛人员进行食品安全、营养分析、烘烤技术等方面的讲解与指导。
学校近五年组织开展非学历培训项目近千个,培训人数6000多人,培训效果得到了学员、社区和委培单位一致好评,社会满意度高。
二手汽车评估师岗前培训
社区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社区教育帮扶活动
下岗职工再就业岗前培训
下岗职工再就业岗前培训
学生在农村做政策宣讲和解读
职教师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