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整合资源兴办“四点半课堂” 让新区教育更具“温度”
2019-01-11 14:55:20 来源: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体育局 作者:丁仁富
一、案例背景
(一)四点半课堂的界定。是指以社区为依托,整合区域内人、财、物等教育要素,为小学生提供的离校后校外教育。因其时间安排一般在下午放学后的4:30——5:30而得名。
四点半课堂的举办旨在解决小学生放学后家校断档一小时的“管理真空”,密切家校衔接;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素质拓展,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让新区教育更具“温度”。
(二)四点半课堂的必要性。服务百姓需求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教育。2017年我们对红石崖街道小学生放学后的教育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该办事处共有在校生1467人,其中在培训机构参加课后辅导的学生450人,占比30%;每年校外培训支出达3000元265人,占比59%;区域内有17处校外培训机构,其中7处无证无照经营。学生校外教育的强烈需求与培训市场的不规范形成较大对比。究其原因,一是父母下班与孩子放学时间存在接管“时差”,接送不便;二是基础教育学校目前受制于师资力量、经费投入、教育管理等因素,无力解决;三是社区居民自感学识跟不上时代,辅导孩子学业有心无力;年轻父母担心老人接送和看护孩子,会产生隔辈溺爱,不利于孩子成长。为缓解这一矛盾,我们积极整合资源兴办“四点半课堂”,让新区教育更具“温度”。
二、案例运作
为探索“家校空档一小时”的破解之策,实现家校教育的无缝链接,新区教体局充分发挥各镇街社区教育中心的作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兴办四点半课堂,服务百姓需求,解百姓之忧,逐步探索出四种运作方式。
(一)“社区教育中心+社区+驻区高校”模式。2017年,我们在灵山卫街道先行先试,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兴办“四点半课堂”。社区提供场所;石油大学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师资支持;社区教育中心负责四点半课堂的教育教学管理,为三个社区的100多名孩子提供了优质的校外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扬和信任。2017年山东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为会议提供了观摩现场。王坦副厅长和17地市的与会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社区教育、青岛市教育局官网等媒体多次报道我区四点半课堂的办学经验。四点半课堂也被评为“2017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二)“社区教育学院+周边小学”模式。我区社区教育学院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有“i海洋实验室、创客体验室”等16个社区教育功能室。学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主动出击,联合周边小学举办四点半课堂。学院提供资源,制定教学菜单;周边小学负责出师资组织学生,并负责交通安全。已为周边四所小学提供校外教育服务110多次,参加学生3000多人次。
(三)“社区驻地小学+民办培训学校+社区”模式。红石崖街道办在福莱社区和老年活动中心投资千万设立两个四点半课堂,提供8个教室和12个多功能活动室,投入200多万元采购了学生课桌凳和科技探索、文娱活动等配套设施。彩虹岛艺术培训学校每天安排6名专业教师开展少儿舞蹈、美术、播音主持、青少年阅读与写作 、少儿书法特色以及作业辅导等课程。街道办专门划拨经费为每个孩子申请“最美中国娃”账号,便于家长,教师更方便有效的在平台进行教育和沟通。驻地小学学生放学后的组织工作,安排专门的安全护导员护送学生路队,确保安全工作的无缝对接。目前,已为228名小学生提供四点半课堂服务,占到了学生总数的95%。
(四)“社区公益组织+职能部门(团区委)+社区”公益暑托班模式。学生暑期管理亦是家长头痛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团区委组织举办了“青桐学堂”。这一模式由社区教育职能部门发起;由新区裕阳公益爱心服务站等社区公益组织承办,提供师资和国学教材等,开设英语、剪纸、魔方等课程;社区负责学生的招收和管理。目前,已在全区开设了七个青桐学堂授课点。
三、案例成效
(一)消除学生管理真空,实现时时有人监管,处处有人监管。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之间的一小时空档是家长最担心的时间段,一是担心孩子无人接送,路途中的交通安全;二是担心孩子无人照看,沉迷于游戏、网络等,不利于孩子的学业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四点半课堂有效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学生放学后有了固定的去处,有了较固定的人员护送,有了较固定的人员管理,实现了时时有人监管,处处有人监管,家长放心工作。
(二)规范校外托管,科学培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目前,绝大多数的校外托管机构只是辅导孩子写作业、提成绩或是单纯的看孩子。更有部分托管机构无资质,高收费,低服务,一旦出现问题,家长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而我们教育系统主导举办的四点半课堂坚持以“学业辅导+拓展训练”为目标,在辅导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还开设了环保、主持、舞蹈、书法、趣味英语、国学等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经举办,即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四、案例反思
(一)遇到的困难
1.经费问题。举办四点半课堂同样需要经费支撑,用于课堂水电费、活动材料费、志愿者的交通费等等。根据前期四点半课堂运营情况来估算,年经费大约得5——6万元。目前,我们举办的四点半课堂对学生都是全免费的,所需经费由社区支付。这给举办单位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导致四点半课堂只能在集体经济很好的社区举办,难以全面推开。
2.人员师资问题。要办好四点半课堂,必须有一支较稳定的管理人员和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否则就会形同虚设,甚至事与愿违。目前,我们的管理人员是镇街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师,人手少,年龄大,难以应对越来越多的四点半课堂。兼职辅导老师多为在校大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社会志愿者,人员不固定,时间难保障。
3.举办目标问题。虽然我们坚持以“学业辅导+拓展训练”为目标,但受制于经费不足、办学条件限制、人员专业性不强等原因,不少“素质拓展训练”难以实施,部分四点半课堂有向单纯课业辅导转变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4. 责任问题。四点半课堂的初心是为家长解忧,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教育环境;四点半课堂的实施是全免费的。但谁也无法保证在举办过程中不发生一点问题,出现问题后的责任也无规定和办法。这种出力未必讨好的事情,导致许多社区领导举办四点半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二)建议
1.经费支持。政府应明确四点半课堂的牵头举办者是社区,教育等职能部门做好服务;为举办四点半课堂的社区划拨专项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营。
2.资源支持。政府应制发文件,厘清各社区教育职能部门的职责,整合资源,聚力办好四点半课堂,不能把四点半课堂看成仅仅是教育一家的事情。
3.人员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四点半课堂提供稳定的管理人员和兼职教育人员。